卢健松,男,1975年出生,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访问学者。
一、教育经历
1994/1999年湖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1999/2002年湖南大学建筑学专业硕士,2004/2009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
二、工作履历
2009年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任教至今,2010/2012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科技哲学所博士后,2015/2016美国弗吉尼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访问学者。
任现职以来,担任《建筑设计5(高层建筑)》、《建筑设计6(大跨建筑)》、《城市设计》、《快速设计表现》、《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新型建筑材料》(研究生课程)等课程教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课题4项、部省级等项目18项。
联系方式:Hnuarch@Foxmail.com,0731-88822634(办公)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邮编410082
三、研究方向
1)空间自组织与建筑地域性
长期坚持在“全球化语境”下开展地域建筑创作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目前,在自组织理论框架下研究建筑的地域性已开展 “乡村自组织建设与发展”,“历史地段的自组织演化与更新”,“住宅自建及其导控”,“建筑的短程自适应性”,“建筑学的复杂性思维”,“传统乡土建筑材料的体系更新”等领域的具体研究。
2)图形思考与空间思维训练
长期关注“建筑师图解思考与空间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2000年开始相关领域专业教学,承担“快速设计表现”课程,已出版专著“从速写到设计:建筑师图解思维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作为Urban sketcher国际组织注册会员,组织“城市速写观察”系列活动,提倡以速写为手段,以“路上观察”方法将“城市漫游”,“城市速写”与 “城市认知”综合,提高建筑师的认知及思考能力。
四、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设计方法的湘西农村自建住宅自适应机制研究”(2015-2018);以及部省级“建筑学本科毕业设计流程优化及量化评价方法研究”(2014-2016),“湘西传统木结构村落材料体系更新途径研究”(2012-2013)、“农村住宅的快速、自发更新及其导控研究” (2011-2013)、“长沙市周边农村住宅的快速自发更新及其导控研究”(2012-2012),参与“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社会组织与传统建筑适应性保护及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课题),“社区住宅空间组成、组群组合技术与社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综合利用适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课题)等国家课题4项,部省级十余项。
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湖南省委省政府接待中心”,“洪江旧城区滨水肌理修复以及“水映洪江”景区设计”,“长沙白果园、化龙池历史地段空间肌理修复”,“广东恩平温泉度假小镇规划设计”,“益阳紫薇村新农村建设”,“隆回虎形山富寨小学”,“隆回虎形山民族团结学校”,“隆回花瑶崇木凼村厨卫更新”等城市设计,建筑单体设计项目。
五、主要学术成果
出版专著两本,《从速写到设计:建筑师图解思维方法的学习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凤凰印象: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构形方法》(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完成译著《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原著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发表《洪江窨子屋的空间要素及其自适应性》(建筑学报,2017),《当代村落的隐性公共空间:基于湖南的案例》(建筑学报,2016),《中国南方拱形大跨竹建筑的特征及应用》(建筑学报,2014),《洞庭湖区农村建房的常用植物及其绑扎工艺》(建筑学报,2011),《1979—2009年农村住宅的变化——以湖南的调研为例》(建筑学报,2009),《自发性建造视野下建筑的地域性》(建筑学报,2009),《湖南耒阳市毛坪浙商希望小学》(建筑学报,2008),《建筑地域性研究的当代价值》(建筑学报,2008),《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建筑理论及其自组织思想》(建筑师,2014),《自发性建造的内涵与特征:自组织理论视野下当代民居研究范畴再界定》(建筑师,2012),《建筑地域性研究与自组织理论的契合》(建筑师,2012)等学术期刊论文50余篇。
六、奖励与荣誉
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及其他奖励多次,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教案及作业获奖,论文获奖多次。
七、代表作品图片
湖南隆回,富寨小学,2015
湖南隆回,民族团结学校,2016
湖南隆回,花瑶厨卫改造,2016
湖南益阳,紫薇村乡村更新,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