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和党中央对广大青年人进行“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的号召,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在我院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8月2日,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彭文军老师、党委副书记刘明然老师带领10名设计调研团队成员,来到韶山市清溪镇清溪村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实践宣讲和建筑规划设计初稿交流沟通工作。为做好本次社会实践宣讲活动,建筑学院的师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并结合专业优势,精心筹备并展演了乡村振兴政策内容。团队成员与清溪村、韶南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分享了调研小组的前期调研成果,共同交流清溪镇人居环境设计方案及乡村形象推介策略,进行建筑规划专业设计意见征集。
清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贺小勇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调研小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期待同学们的设计成果能够在清溪镇今后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得以实践并应用。
建筑学院的师生对韶山这块革命热土是充满敬意的,对乡村振兴战略是有思考和担当的。刘明然老师介绍了“走进韶山暑期乡村振兴设计实践活动同学们踊跃参与,共组建9支队伍,62名同学投入到9个韶山农村和3个农业示范园的规划设计以及人居环境改造。”并认为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乡村的事情,作为高校师生理应积极立足三湘大地,积极服务乡村振兴,这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校的社会责任所在。
同学们在宣讲会上对清溪镇清溪村、韶南村的优势因素及现存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就各小组的设计方案作了详细介绍。
清溪村系城关村,地处位置优越,位于韶山中部,半城半乡,约一半以上的空间位于城区规划区。目前已有小红军素质拓展基地、庞氏祠堂、葡萄园区、美丽屋场等文化资源、特色产业。同学们在调研中发现该村整体设施较为完善,优势因素明显,但存在地域特色逐渐消失,缺乏良性交往空间,村落缺乏活力等具体问题。清溪村的调研团队采用“微介入”的开展设计与建筑实践,以新颖、创意的理念对乡村的场所进行激活,促进乡土文化与设计共生。由点及面实现场地的最大价值,从而实现清溪村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方案中对小红军素质拓展基地进行了民宿改造,规范了示范园入口的空间设计,对城镇区进行Airbnb模式探索进行了态势分析,并结合紧邻韶山景区的优势区位因素设计了韶山市到清溪村的1-2日旅游路线规划。
清溪村示范园入口休憩空间设计
韶南村位于韶山市南部,半城半乡,约一半以上的空间位于城市规划区,其中1/6的土地属于规划工业用地。该村生态基地优良,临城优势显著,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但也依然存在基础设施不足、景观绿化杂乱、庭院绿化较少等具体问题。该村的调研团队深入走访韶南安置点,访谈了安置区居民,就其生活满意度、意见建议等作了详细记录。通过对韶南村的村民生活现状进行调研,同学们发现村民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已经得到充分满足,普遍反映文化生活较为缺乏,这主要来源于文化场所甚少,因此同学们在设计方案中着重于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包括如水塘公共空间设计、莲花池旁的茶室设计、依托水稻生产基地进行休闲农园改造、垃圾集中处理改造、儿童活动场所设计、篮球场改造以及乡村图书馆建设等具体内容。
韶南村篮球场改造设计
目前清溪镇在乡村改革建设中已取得的相关成果为本次宣讲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现实素材,也为同学们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范本。宣讲会上,在同学们介绍了对应村落的方案设计过后,现场与当地村干部就设计方案的具体落地实施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细化功能设计,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同学们表示宣讲会结束后,将根据各位领导、老师所提的专业设计意见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
会议最后,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彭文军老师感谢各村领导为同学们本次设计实践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感谢清溪镇在本次调研期间对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所提供的重要帮助。并希望同学们在整个设计实践过程当中务必以学习的姿态投入工作状态,他说道,“一个村庄的发展牵涉到各个方面,大家在进行思考和设计的过程中要虚心学习,同学们在前期走村串户实地调研付出了很多艰辛,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接下来还需进一步积累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知识。最终设计成果不能忽视在思想和情感层面的表达,它是要符合当地历史文化背景、村民实际生活状况及经济发展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