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各行各业的科研工作者立马行动起来。作为担负人居环境建设重任的专业人士,也在疫情面前冷静观察和思考,我们的人居环境中有哪些需要完善的薄弱环节?现有的技术路线有哪些需要调整?建筑学院的老师们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截至目前,产生了一批阶段性研究成果,贡献高校智慧,做科学的传播者。
丁国胜、魏春雨、焦胜老师在《中国城市规划》公众号上发表了“为公共健康而规划——城市规划健康影响评估研究”论文,该文结合我国公共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城市规划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城市规划健康影响的内涵、程序与工具等要素方面进行深入论述,该文进一步指出展开城市规划健康影响评估工作的重要价值,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陈煊老师从湖北黄石疫区的老百姓“菜篮子”工程建设为契入点,分析传统的市区超市、农贸市场等传统模式在这次疫情传播方面的隐患和不足,提出“马路市场”这一模式的优势。从黄石市商务局所跟踪到的中端市场消费数据统计来看,马路市场能够较好的满足疫区的日常所需,其快进快出、多口径交易、迅速结单等服务特点能有效抑制病毒的传播,减少了疫区的恐慌,得到百姓信赖。有效的抑制了病毒的积聚性扩散,湖北省内其它城市如大冶市、武汉市也逐步展开马路市场建设来服务疫区人们的日常生活。该论文发表在《中国城市规划》公众号上。
冉静和许乙青老师在《中国城市规划》公众号上撰文,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深入分析了传统规划缺失的相关内容,对现有城市建成区与规划体系进行评估,从规划结构、市场、医疗服务等设施配套、交通组织、绿地防护与隔离区等方面反思我们的城市能否是应对重大流行疫情。提出了要从控规单元划分到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方面提出提出相应措施与策略,在长期的城乡规划中渗透防灾减灾思想,以建立具有灾害韧性的城市。
彭科老师在“健康城市实验室WLANLab”公众号撰文“迈向安全可防控的城市——从居家隔离到活动分散”,通过具体的调研数据,提出了居家(社区)隔离只是安全可防控社区的最后一条防线。从中长期来说,比居家隔离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也就是说,应倡导适度分散活动,降低疾病集中爆发的几率和危害性。疫情爆发对短时期控制局域人口的流动提出急迫要求,但更多的时候经济、社会生活还要如常开展,需要允许人流物流的自由移动。如何在不违反土地集约发展的大前提下使得活动相对分散,除了分区分散—即以片区为单位研究活动设施相对集中和分散的程度的思路外,还需要出台分时段分散活动的策略。
周恺老师在“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公众号上,与其他4位国内外规划界学术大咖从大中华(含港澳台,不包括湖北)地区疫情数据模型的建立和预测角度,分析病毒扩散的类型以及关键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来预测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疫情变化趋势,为国家和政府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
建筑学院的老师们对此次疫情中显现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主动进行学术思考,结合学科优势开展科学研究,充分发挥科研助力疫情防控的积极作用。我们坚信疫情笼罩之下,终能拨云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