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湖南大学色彩科普基地与东茅街小学通力合作的色彩教育系列课程第二课——《色光协奏曲》开讲。
本次活动邀请东茅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参加。在黄茜老师、温凯翔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对色彩和色光进行了一系列小实验,观察并了解了色光混合原理与色料混合原理,还进行了绘画点彩。通过以上的操作与学习,同学们一起探索了色与光的奥秘。
在课前准备阶段,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准备工作。
刚一上课,小朋友就兴奋地说出了他眼里的色光。黄茜老师从色彩的产生来导入教学,让同学们自己去感受色彩与色光的紧密联系。黄老师拿出了半透明的色彩片,不同色彩片叠加在一起会呈现不一样的颜色,而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的色彩片,光也会随着色彩片的颜色而变得五彩斑斓。
湖南大学DAL数字建筑实验室的温凯翔老师带着自制的专业仪器演示了色光混合科学实验,和孩子们一起在实验中找寻答案。
当电线触点相连的时候,灯带在温老师手中变幻出红、绿、蓝三种基础颜色,这三种颜色就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之间两两混合可以产生不同的色光。在课堂上,同学们亲眼看见了各种颜色变更加专注于接下来的课程。
在见识到色光的叠加后,同学们又跟着黄老师看到了不同色块的组合叠加。
参与演示的同学们一个捧着透明玻璃杯,一个用手电筒照射玻璃杯底部,随着黄老师在杯中加入不同色彩的玻璃珠,杯子也在手电筒光的照射下变出不一样的色彩,并且闪闪发光。坐在座位上的其他同学也纷纷伸长了脑袋想一探究竟。
课程最后,同学们拿起画笔,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绘制了属于自己的小陀螺,随后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转陀螺大赛。当陀螺转起来时,陀螺上的色彩都融到了一起,出现了颜色叠加的效果。
活动结束后,老师们总结道:通过色光实验,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认识色彩和光密不可分,明白色光混合原理,体验不同的色光混合效果带来的心理感受。更重要的是,我们期待通过这一次次的色彩素养课程能在孩子们的心田埋下一颗美和科学融合的种子,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中慢慢地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