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超不正规Mapping教学工作坊
2017-09-14




建筑院的负一楼,摆满了泡沫箱子、绳子、金鱼缸、菜叶子、火炉等材料,学生们都在忙着撘塑料布、摆摊子、剪贴画、做模型等,教室内也在进行激烈的讨论。这是建筑学院超不正规Mapping教学工作坊,由建筑学院助理教授陈煊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Jason Ho博士共同发起。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国度的学校,却因对于城市非正规性空间的共同关注而一拍即合,从而开始了教学实践的共同探讨。


超工坊从今年的11月下旬开始至12月初结束,全程分为六个阶段,共由8场讲座,邀请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李迪华教授、纽卡斯尔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院长Sue Annne、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姜斌博士、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龙元教授等著名老师来讲解,主要围绕着非正规城市空间的现象、研究来源、实践、教学、理论、哲学基础等方面展开。


工作坊从最初报名一百多名学生中,依计划招收30位学生,很多没被选上的同学以旁听形式参与。这些学生主要是来自建筑学院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各展所长、互相交流,不断去实践、去搜集相关信息,扩大知识面。超工坊前2天为集中学习阶段,后期以场地内、外,线上、线下的弹性指导方式,根据所需抛予知识点,而把探索的过程留给学生思考,辅以随时讨论的模式开展教学实践。


本次工作坊以菜市场为选题,参与小组需在菜市场内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通过理论分析、实地调研、角色扮演、参与体验等形式,将他们的所见、所感、所获以画图和模型等形式具体制作出来并以展览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以往我们习惯于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宏观地观察城市的空间。现在我们能够亲自去调查,发现城市中的主要问题,了解空间的过程以及空间设计,还能够学到很多民众的智慧。” 建筑院学生王一翔说,这次项目中,她所在的“地摊组”,通过在马老尾菜市场的观察、记录、跟踪与参与,了解地摊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发现了其背后隐含的规则与智慧。


工作坊负责人介绍,从古至今,街市一直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人口剧增与用地紧张的矛盾,激化了传统城市街区空间变异的特征,使得街市环境而常常面临被整改、取缔和拆迁,加速了城市街区的瓦解。而街市的典型空间形式—菜市场,首当其冲成为了被整改对象。菜市场做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配建规定也在逐步取消。这些就为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需要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索,去寻求答案。


“从生活观察中学习设计”,陈煊说。此次工作坊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渗透到一个空间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去学习我们中国传统的空间以及老百姓的空间策略与智慧,了解我们这个社会的整个空间结构。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教学方面,以后还将以城中村、早市、夜市等选题开展。陈煊说:“在这次的教学实践中产学研相结合,融合了很多在传统教学中规避的问题。以往我们不去面对我们城市真实的需求者,只是在一味地坐在教室里画图与学习,用电脑来模拟城市。希望学生能走出教室,和社会发生关系,发散思维,从现实社会中得到对理论的理解和感悟,及对知识的触类旁通。任务的繁重也要求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协作完成任务。”